10 二泉映月
(第二课时)
一、导入新课,初赏曲子
1.同学们,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《二泉映月》——师板书。上节课,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,课内我们反复阅读了全文,课后我们又查阅了相关资料。经过前面的学习,想必大家对课文、对《二泉映月》这首曲子、对华彦钧这个人都有了初步的了解,是吗?
2.简介华彦钧。
华彦钧是谁,哪位同学了解什么,可以向我们介绍一些吗?
(学生按课前查阅的资料介绍,可以一句,也可以多句。得出的结论是:一个身患残疾,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)
这样的人生经历,课文里用一个词就概括出来了,是哪个词?(“坎坷经历”或“饱经风霜”)
3.初赏曲子。
这位经历坎坷、饱经风霜的人,他的内心世界又是怎么样的呢?让我们听听他作的曲子,用心感受他的倾诉。
(听后)同学们,贫困的物质生活、丰富的内心世界,形成了强烈的反差。在备课的时候,老师心里一直不停地念叨:“真没想到啊??????”——(出示句式)你们知道老师想说什么吗?
(当有人说出:真没想到,他写的曲子“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,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”时,抓住这句话)
谢谢同学们,你们说到老师心里去了,也说到课文作者心里去了。请看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。
(出示末段,学生齐读)
(音乐再起)同学们,听着这首曲子,想一想:它为什么能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?为什么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盛誉呢?
(从末段切入)(曲子美、感情真??????)
二、品读课文
(一)初赏画面
师: 《二泉映月》不仅是一首乐曲,而且还是一处美丽的风景。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美丽的“二泉映月”。
1.出示教学挂图 “这定格的画面便是天下第一泉,请欣赏。”
2.出示词语:无锡
惠山 树木葱茏 藤萝摇曳 一泓清泉 月光如银 淙淙流水
(1)指名读,评议。(老师觉得你读的时候特别温柔,为什么呢?这样的词语让我们领略了一幅怎样的画面,给人以怎么样的感受?)
(2)看图写话。欣赏惠山二泉的月夜美景,你能用上其中的词语说一个句子吗?
师:画面很优美,同学们造得句子更让人沉醉,老师现在都想去无锡惠山游览一番了。
(二)感受内涵
1.师:那么《二泉映月》这首曲子是阿炳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作的呢?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进入第四、五段的学习。一起进入活动一
活动一:读一读,感受内涵。
1.读四、五自然段,找出感触最深的句子,用朗读打动你的同伴。
2.组内练读,互读,互评。
3.小组间比赛,读感触较深的句子。(组间评价)
2.同学们,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《二泉映月》的,哪一节回答了这个问题?
(第4自然段)再细细读读第4自然段,然后自己试着说说阿炳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《二泉映月》这首曲子的?
3.指名说,畅所欲言,教师随机板书:
时间:中秋夜
地点:二泉
环境:月光、流水
心境:想到……听到……
4.再指名练说,把板书中的关键词都用上,完整地说清阿炳创作二泉映月的背景。
5.自由读第4、5自然段,找出感触最深的句子,用朗读打动你的同伴。
(1)组内练读,互读,互评。
(2)小组间比赛,读感触较深的句子。(组间评价)
交流预设:
A.“渐渐地,渐渐地,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,伤心的哭泣,激愤的倾诉,倔强的呐喊……”
B.夜深人静,月光清冷,他静静地聆听着二泉那淙淙的流水声,不禁心潮澎湃,思绪万千,渐渐地,他似乎听到了许多声音,什么声音呢?
他似乎听到了,似乎听到了,似乎——
同学们,真的是泉水在叹息哭泣吗?(不是)是谁在叹息哭泣?(是阿炳)谁在倾诉呐喊?(是阿炳)哦!阿炳听到的不是泉声,而是自己的心声。你们听,
(师叹息)他的心在(范读)深沉的叹息,伤心的哭泣,激愤的倾诉,倔强的呐喊。
听到了吗?把阿炳的心声读出来——(齐读)
(三)想象不易
1.过渡:听着这样的心声,我们不禁要问了,阿炳为什么要深沉地叹息,伤心地哭泣,激愤地倾诉,倔强地呐喊呢?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大声朗读课文的1~4自然段,寻找答案。下面我们走进活动二
活动二:看一看,想象不易
1.①听音乐,看插图,想象:你看到了什么?想到了什么?
②给插图取个贴切的名字,写下来。
2.组内交流:第1题说一说,议一议;第2题交流后选择一两个写在小黑板上。
3.全班展示。
2.①听音乐,看插图,想象:你看到了什么?想到了什么?
②给插图取个贴切的名字,写下来。
交流预设:
1.惠山二泉,景色迷人,以其独特的美闻名天下,尤其是中秋皓月下的二泉更是楚楚动人。课文中对此作了生动精练的描绘,老师摘录了其中的一些词语,谁能选用其中的三五个加上自己的话来描绘出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?自己先练练。
(音乐起)
展现一组风光,屏显词语:树木葱茏、藤萝摇曳 ;一泓清泉、蜿蜒而来、缓缓流淌、流水淙淙;月光如银、月光似水、静影沉璧、月光照水、水波映月
师指名两人描述。
2.多美的二泉啊!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!可是现在,阿炳却再也看不到了,心里是什么滋味啊?(惋惜、无奈、伤心)所以,听着那如泣如诉的泉声——
“渐渐地,渐渐地,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,伤心的哭泣,激愤的倾诉,倔强的呐喊……”
师:请你们带着自己的体会,将这种情感读出来吧!
3.山水依旧,物是人非。此时此刻,他又想起了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,想到了自己十多年的坎坷经历时,阿炳的心里更是悲愤交加!
(1)这十多年,他是怎么过的?指名读,显示,齐读:
“十多年过去了,师父早已离开人世,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。他整天戴着墨镜,操着胡琴,卖艺度日。”
(2)短短的两句话,写不尽阿炳一生的不幸。透过它,我们似乎看到了阿炳孤苦无依、卖艺度日的画面——(音乐起)
师引导学生想象,生自己说情境:也许是在冬天(大雪纷飞,寒风刺骨,阿炳得出去卖艺;)
也许是在夏天(骄阳似火,烈日炎炎,阿炳还得出去卖艺;)
也许某一天(阿炳生病了,发高烧烧到39、40度,浑身发抖,可他不得不硬挺着出去卖艺;)也许(在他卖艺的路上,不小心跌倒了,有人竟偷偷拿走了他卖艺得来的钱……)
(3)这一幕幕悲惨的画面你们看到了吗?阿炳的身心所承受的煎熬你们感受到了吗?来,用朗读表达出来。(读)
“十多年过去了,师父早已离开人世,阿炳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。他整天戴着墨镜,操着胡琴,卖艺度日。”
(4)这一遍读出了阿炳的苦难,读出了你们的理解,很好,接着读——
“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,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。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!”
(5)这两句话还没有读出阿炳内心强烈的感情来,不怪你们,可能你们还不知道,曾经有人出高价生拉硬拽着阿炳去给日本鬼子、汉奸老爷拉曲子逗乐,但他宁死也不从。他说:“人穷志不能穷,卖艺也要留骨气!”听了这些介绍,再来读——
“但是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,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。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啊!”
8.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了阿炳的一身傲骨,感受到了他的坚定信念。我们仿佛听到他在对无情的命运发出呐喊:“来吧,我不怕你!”一起喊起来——“来吧,我不怕你!”“来吧,我决不放弃!”保持这种情绪,读——
“渐渐地,渐渐地,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,伤心的哭泣,激愤的倾诉,倔强的呐喊……”
(四)感悟心声
1.过渡:听着,听着,阿炳的心颤抖起来。他禁不住拿起二胡,他要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。(引读)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动着,流水月光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,从琴弦上流泻出来。”
2. 同学们,这流泻出来的乐曲就是《二泉映月》。这首乐曲后来在国际国内的影响都非常之大。相传日本著名的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在欣赏完这首曲子之后,被深深打动,竟泣不成声,不由得跪了下来。究竟是什么样的乐曲,竟有这么大的魅力呢?你们好奇吗?想不想听?好,满足你们。(音乐起)
3.一起进入活动三
活动三:背一背,感悟心声
1.朗读第五自然段,练习背诵描写琴声、流露心声的句子。
2.组内合作,组内商定好展示内容和展示方法,练背。
①内容可整段展示,也可任选两句话展示;
②方式可以是一男一女背,男女分组读,组长组员背,分单双号背,开火车背等。
3.小组自我展示背诵。
4.朗读第五自然段,练习背诵描写琴声、流露心声的句子。
5.曲子美吗?美!如此美得曲子,如此美得夜晚!是啊,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课文中有好几处描写月光以及月光下的二泉。请找出这些词句,边读边想,这该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?
出示词语:月光如银、月光似水、静影沉璧、茫茫月夜、月光似水、水光映月。指一生读,齐读——当成词串学习
——曲子真美!课文里是怎么介绍这种美的呢?
(1)起初,琴声委婉连绵,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,缓缓流淌。学生读后,评说:
A.琴声犹如泉声一直流进我们的心田;
B.琴声表达了阿炳的绵绵的思念;
C.泉声记录了阿炳的人生之路;
D.泉声映照了阿炳童年的记忆。
(找几人读,视具体情况而定,“评说”跟读而发)
(2)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,步步高昂,乐曲进入了高潮。
学生读后(出示),评说:一位哲人说过,“真实的才是最美的”,这琴声就是阿炳内心世界的写照。它表达出——,它抒发出了——(引读)
(3)月光照水,水波映月,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,舒缓而又起伏,恬静而又激荡。【出示,指读、齐读】
小结:琴声时而委婉连绵,时而升腾跌宕,舒缓而又——,恬静而又——。这就是《二泉映月》的旋律美。
6.同学们,你想过吗?琴声之所以会这样变化是有原因的。
什么原因?(是因为阿炳在演奏的时候,他的情怀始终是在变化着的。)
怎样变的?再读课文。
开头时——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,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,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。
高潮时——它以势不可当的力量,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,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。
结尾时——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,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,他爱那美丽富饶的家乡,他爱那惠山的清泉,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……
7.从这样的琴声中,你听出了什么样的情感呢?请结合语句,用这样的形式说出你的体会:“从《二泉映月》的旋律中,我听出了??????”
师分析总结:
(1)“渐渐句”——(读后)知道吗,谁在叹息,谁在伤心?谁在倾诉,又是谁在呐喊?(和阿炳一样的人们)想想该怎么读?(练后再读)
(2)“这似乎”句——(读后)优美的景色、慈祥的师父、苦难的记忆都随着这琴声流淌出来,我们可以真切地读出四个字,那就是“爱、恨、情、仇”。
(3)“势不可当”——(读后)敢对命运说“不”,永不放弃追求。人,就是要有这点精神。
(4)“动人心弦”——(读后)爱是一种力量,爱是一种追求,爱是一种幸福。想想看,我么该怎么读,才能表达出这博大的“爱”?
8.指名朗读第四、五两段或齐读。
9.看图听乐,再度感受。
(音乐不停)阿炳用心谱写了《二泉映月》这首名曲,课文的作者用心听懂了阿炳的心声。同学们,人与人是相通的,心与心是相连的。让我们再来回顾阿炳那段坎坷的人生经历,再来欣赏从他心底流淌出的《二泉映月》,相信你一定想对阿炳说些什么。
10.口语交际:“阿炳,我想对你说???????”(出示)
说得多好啊。清纯的泉声引发了优美的琴声,优美的琴声诉说着阿炳的心声(边说边板书)。读完以后,老师突然想到一副对联,下联是:我心,你心,他心,心心相印。那么,上联是什么?(指板书)
太好了。你们读进了文章里,你们把文章读进了心里。
11.总结:生命的荣耀不在于命运的悲惨,而在于他能够在悲惨的命运前坚强的站立起来,像阿炳那样不屈不服的向命运抗争,像阿炳一样身处逆境,却对未来充满向往,希望之灯永远不灭。当你身处逆境,当你遭遇厄运,当你需要向命运挑战时,你就去想想他们吧,像他们一样勇敢地与命运作斗争,像他们一样永远怀着美好的希望。
【检测反馈】:
1.选择一个情景展开想象,写一写:
情景一:冬天,大雪纷飞,寒风刺骨,阿炳……
情景二:夏天,骄阳似火,烈日炎炎,阿炳……
情景三:一天,阿炳病了……
2.欣赏阿炳的其他作品,如:二胡曲《听松》、《寒春风曲》,琵琶曲《大浪淘沙》、《昭君出塞》、《龙船》等,把你的感受写下来。
【板书设计】:
泉声
二泉映月 琴声
心声